刘静雯 KELLY 官方网站

http://kelly.zxart.cn/

个人简介

刘静雯 KELLY1992年出生于广州。教育背景2013-2016年英国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纯艺术文学士;2012-2013年英国伦敦艺术大学CCW艺术与设计预科文凭;2010-2012年加拿大万...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刘静雯KELLY关于艺术创作思考

 

/ 刘静雯KELLY

 

我认为人总是身处矛盾,无可奈何,似是而非的悖论之中的,外部世界分秒流动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自身是确定的,只需要退隐到自己的心灵里,凝望,便能找到出口,我不信仰“独特”或“不同”,模棱两可欲言又止的暧昧才是事物最动人的样子,或许只有身处其中真理才会与之共振。

 

宁静或激荡,鲜活的色彩轰炸着眼球,躁动的笔触安抚着灵魂,艺术的语言代替了文字,把所感受的抽象氛围与情绪通过绘画或影像表现出来,视觉化心灵碎片的晦涩与朦胧,心理现象的交错与交替,致力于探索自然,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关系,构架起连接外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桥梁。

 

深入创作如精神疗法般的作品,以有形的方式描绘无形的心绪轨迹,展现内在能量的流动,意使观者能移情于作品,产生如泉涌般不枯竭的交流。

 

1.关于绘画作品

这系列作品是我的感悟过程、探索过程、自我沟通过程。过程即是内容,因此我的绘画语言不作为一种表述工具,非逻辑清晰的“思”,它没有且无需明确的目的或具体的指向,色彩与线条是我感悟的“形”。观众的误读则太多时候把作品作为表述工具。我们问这幅画讲的是什么?它可能啥都没讲,只是想到哪说到哪。

 

我很多时候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到哪里,因此也刻意地避免内心体验被精雕细琢的思维谋划主宰,它不是线性的,是未被加工的“团块状”,保留这种混乱的“团块状”并直接从中体验它探索它是我致力而为的。允许创

 

作前期的自由表达、图像的随机生成和分布,起初看似杂乱,但过程中内观调动带来自主意识的加入会形成独有的秩序,而这种秩序与“团块状”并不矛盾。每一幅作品都是零星感悟碎片化的纪录,或如标记,在内部和外部各个层次中穿插互动,串联成鲜活的体验。引入王端廷对中国抽象所创造的一个词“状态主义”去诠释我作品在寻找探索的主题——与生命状态有关。

 

繁体字的“态(態),”是上面一个“能”下面一个“心”字——心所能见外也,内心与内在的显现与外化;难以名状,视觉的,通过可为视觉所感知的物质媒介呈现艺术家内在生命状态的艺术;不在于抒情抒发喜怒哀乐等各类情感,而在于呈现安静、平和、骚动、紧张等各种生命状态。

 

我的作品始终呈现的是一种生命状态。

 

2.关于作品和观者的关系

马可·奥勒留《沉思录》中有这么一段:“一般人隐居在乡间、在海边、在山上,你也曾最向往这样的生活;但这乃是最为庸俗的事,因为你随时可以退隐到自己心里去。一个人不能找到一个去处比他自己的灵魂更为清静——尤其是如果他心中自有丘壑,只消凝神一顾,立刻便可获得宁静,所谓宁静亦即有条不紊之谓”。

 

凝视不进入语言的笼套,有的作品你必须看着它时才能产生交流,无法闭眼转身让画面停留。站在它的面前就无法移动,你需要它,依赖它,舍不得它,好比恋人一样。这是我试图探索作品与观者间“凝视”扮演的角色及其传递的能量,或说“移情作用”。吸引你的不是那些画面里头的故事,而是你站在作品面前可以思考可以感觉,体会整体,冷却理性,把自身置于“空白”之中。

 

3.关于作品的命名

这一系列作品的名称叫《只消凝神一顾》,取自上一段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的中文译文。

但每一幅独立作品多为代号,这是基于名字产生的联想会把观众带入特定的地方从而限制体验这一点上考虑的。

我也可以为它们按上漂亮的名字引导你去想象,但那不是真实的,同时某种程度也限制了你的想象。

你看到的可能是某个物体,你看到的可能是某种感觉,你看到的可能是某一个句子、可能是思想的形状……不管你看到什么,我都邀请你来定义它书写它,也邀请大家来感受这种生命状态。